(四)民國及當代
1.民國
本年度民國時期的藏史研究有多部專著出版,這和其他歷史時段的研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祝啟源的《中華民國時期西藏地方與中央政府關系研究》(趙秀英整理,中國藏學出版社)是作者研究近代西藏史的代表作之一,用豐富翔實的史料重現(xiàn)了中華民國時期西藏與中央政府的關系。丁劍的《吳忠信傳》(人民出版社)共分17章,介紹了國民黨元老吳忠信的一生,其中第7—13章為與西藏有關的內(nèi)容。
另外,中國藏學出版社本年度從《柳陞祺藏學文集》里抽印了兩部重要的史學著作《拉薩舊事(1944—1949)》和《西藏的寺與僧(1940年代)》?!独_舊事(1944—1949)》記載了作者居拉薩5年中所見所聞?!段鞑氐乃屡c僧(1940年代)》包括《西藏宗教》和《西藏喇嘛教的寺廟和僧侶組織》,系作者于西藏和平解放前在拉薩實地調查與搜集資料后所作,反映了當時西藏宗教的真實面貌。
論文方面,學者們關心的問題是中央政府與西藏地方的關系以及西方插手西藏事務的過程和影響。
徐百永的《政教分離,抑或政教合一——國民政府對西藏政治和宗教關系的政策考量》(《中國邊疆史地研究》第4期)一文認為,國民政府一直以來都謀求對西藏政教合一制度進行改造,實施政教分離,改變長期以來西藏政教合一、宗教至上的社會狀況,從而實現(xiàn)西藏與內(nèi)地的政治一體化,以便鞏固邊疆。但由于民國時期西藏地方對中央若即若離,因而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國民政府在處理西藏政治與宗教關系的政策層面上進行了諸多調整,這也集中反映了其在治理西藏問題上推行政教分離和維護政教合一制上難以取舍的矛盾心態(tài)。
張永攀的《英印以色拉(Sela)為界的“麥克馬洪線”變更計劃及政策分歧》(《中國邊疆史地研究》第3期)一文指出,以色拉為界的“邊界變更計劃”是英國根據(jù)一戰(zhàn)局勢與遠東格局的變化而提出的一些關于邊界問題的設想或者爭議,由于內(nèi)部利益分歧而產(chǎn)生的矛盾,此計劃未能實施,但該調整計劃充分說明了“麥克馬洪線”并非“合理”、“完美無缺”的一條“界線”,而是英國出于自身侵略利益,根據(jù)國際情勢、西藏地方局勢、自身情況而可以隨時、隨意變更的偽邊界線。作者認為,無論邊界變更與否,單方面劃定的“中印邊界”只是一廂情愿,是非法無效的,即使是以色拉為界,以放棄達旺權利為讓步,對于中國西藏地區(qū)來說,英印的做法仍然是一種侵略活動。
胡巖在《美國托爾斯泰—杜蘭“使團”1942一1943年入藏考》(《中國藏學》第2期)一文中利用已經(jīng)公開的漢文檔案資料、英國和美國的英文檔案資料以及當事人的著述,分析了托爾斯泰—杜蘭“使團”入藏的背景、經(jīng)過、在拉薩以及離藏途中的活動、該“使團”的影響等,認為托爾斯泰—杜蘭“使團”入藏增進了美國對于中國西藏的了解,也首開美國政府派遣官方使團進藏與西藏地方當局建立直接聯(lián)系、插手“西藏問題”之先河,對于后來美國西藏政策的形成和演變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
2.當代
由于2010年是西藏昌都解放60周年,所以圍繞昌都解放與西藏和平解放出版了一批珍貴的文獻資料和研究論著。
王瑞連主編的《歷史的跨越——慶祝昌都解放60周年專輯》(中國藏學出版社)一書較為全面地介紹了昌都地區(qū)解放60年來在各個領域取得的偉大成就。程越主編的《中國共產(chǎn)黨西藏昌都地區(qū)歷史大事記(1949—2009)》以展現(xiàn)昌都解放60年來的成就為框架,以年代為序,重點收錄了昌都60年來具有代表意義和重大影響的決策部署、政策文件、歷史事件、會議活動和重要成就等,全面展示昌都60年來發(fā)展、改革、穩(wěn)定工作所經(jīng)歷的歷程。
王小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昌都地區(qū)人民解放委員會”隸屬關系的歷史沿革》(《中國藏學》第3期)一文主要論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昌都地區(qū)人民解放委員會”隸屬關系的歷史沿革,指出“昌都地區(qū)人民解放委員會”隸屬關系經(jīng)過了四個階段。文章還概要地總結了黨在昌都地區(qū)工作的三點啟示。
圍繞近現(xiàn)代西藏歷史上的重大事件,本年度還出版了幾部頗具分量的當事人回憶錄,內(nèi)容涉及重大歷史事件、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地方政府事務等。
《西藏百年史研究》系列叢書之一的《記憶中的百年滄?!鞑孛嘶貞涗洝罚ò赚斃式堋O勇、仲布·次仁多杰主編,中國藏學出版社)旨在通過相關人物的回憶再現(xiàn)西藏近現(xiàn)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比如其中收錄的拉魯·次旺多吉的《熱、達矛盾起因及我等受命于攝政達扎“迎請”熱振活佛的經(jīng)過》、拉烏達熱·土丹旦達的《我參與“龍夏事件”的經(jīng)過》等回憶文章,幾乎涉及當時西藏歷史的各個方面。
楊一真的《平息1959年西藏武裝叛亂紀實——楊一真回憶錄》(西藏自治區(qū)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編,中國藏學出版社)系作者根據(jù)其親身經(jīng)歷結合有關史料寫成的回憶錄。全書分西藏統(tǒng)治集團策劃西藏叛亂、叛亂分子在拉薩的主要活動、黨中央關于平定拉薩叛亂的方針、十四世達賴喇嘛出逃經(jīng)過、叛亂武裝發(fā)動進攻、平息拉薩叛亂、邊平邊改、西藏人民的新生等8個部分以翔實的資料,作了詳細的分析和敘述,對讀者了解西藏這段歷史的由來大有裨益。
格龍·洛桑旦增的《格龍·洛桑旦增自傳》(西藏自治區(qū)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編,班典譯,中國藏學出版社)回顧了作者擔任西藏地方政府官吏、西藏和平解放后作為第十四世達賴喇嘛的隨從赴內(nèi)地參觀、在拉薩中學擔任教師、赴錯那擔任哲康米糧官、逃亡印度,又從尼泊爾回到西藏等簡要情況,讀者可以通過這些珍貴的回憶了解那個歷史時期的相關事件的基本過程和細節(jié)。
另外一部比較特別的回憶錄是《1955年西藏紀行》([俄羅斯]奧夫欽尼科夫著,張曉梅譯,中國藏學出版社)。本書作者弗謝沃羅德·弗拉基米洛維奇·奧夫欽尼科夫先生是俄羅斯為數(shù)不多的幾位和新中國三代領導人都有交往的記者兼學者。1955年8月至10月間,他與意大利、波蘭、法國、捷克斯洛伐克等國的記者一起應邀首次訪問西藏。本書記錄的正是他旅藏途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尤其是西藏和平解放后的種種變化。1959年該書被木村浩譯成日文,名為《西藏的素顏》。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355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