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博物院始建于1941年,至今已有70余年歷史。現(xiàn)有院藏文物32萬余件,其中珍貴文物5萬余件。2009年,四川博物院新館落成。新館占地88余畝,位于成都市浣花溪歷史文化風景區(qū),這是西南地區(qū)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在全國公共博物館中占有重要地位。
四川博物院目前擁有14個展廳,總面積12000平方米,包含書畫、陶瓷、青銅器、民族文物、工藝美術、藏傳佛教、萬佛寺石刻、張大千書畫、漢代陶石藝術等10個常設展覽,還有4個臨時展廳,用于舉辦各類臨時展覽。新館還建有可容納200余人的學術報告廳,用于各種大型會議和學術講座。
自2009年新館開館以來,四川博物院秉承“開門辦館、廣泛交流、資源共享、深度合作”的辦館理念,全年免費向觀眾開放。2010年,四川博物院開創(chuàng)性的創(chuàng)建了國內首個“大篷車流動博物館”,把展覽送到“三區(qū)”,每年行程幾萬公里,為當?shù)厝罕妿ヘS盛的文化大餐。開展的“小小講解員”活動,為青少年們開辟“第二課堂”,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向青少年們傳授歷史、文化知識。如今“小小講解員”已成為四川博物院社教工作的一大亮點,深獲公眾的喜愛。陳列展覽工作是博物館的核心任務之一。近三年來,已舉辦了60余場高水準展覽。配合展覽開展多次學術講座與鑒寶活動,做到了“周周有活動、月月有展覽”。目前,四川博物院擁有專職、兼職研究員30余人。與四川大學博物館共同組建“科研規(guī)劃與研發(fā)創(chuàng)新中心”(簡稱“科創(chuàng)中心”)。發(fā)揮各自在文物資源、智力資源等方面的優(yōu)勢,全面推進科研規(guī)劃與研發(fā)創(chuàng)新。以科研課題培養(yǎng)人才,先后研究出版了《四川博物院藏〈格薩爾〉唐卡研究》、《四川出土南朝佛教造像研究》、《館藏書畫精品集》等高水平學術著作。為促進我院的學術科研發(fā)展,搭建與國內文博同行的交流平臺,我院創(chuàng)辦了《博物館學刊》,贏得了業(yè)內的廣泛贊譽。2011年,“四川博物院修復能力提升”項目,被國家文物局確立為全國兩個試點項目之一。2013年3月,該項目順利建設完成,并通過了國家文物局組織的專家組驗收。該項目的建成不但可以滿足四川博物院館藏文物保護研究與修復的需要,而且還通過構建文物保護修復平臺為省內外各文博單位的館藏文物保護修復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和幫助。
院內目前設置機構有:辦公室、人事部、財務部、后勤服務中心、信息中心、典藏部、陳列展覽部、教育推廣部、公眾服務部、文物保護中心、學術中心、安全保衛(wèi)部、政府采購辦、流動博物館、圖書館部、目標督導辦、產業(yè)辦。為了更好的體現(xiàn)“開門辦館”的理念,我院正準備將院內圖書館建設成對外開放的公共專業(yè)圖書館。
春風又綠浣花溪,作為一個老館,四川博物院曾經擁有輝煌的過去,作為一個新館,四川博物院將抓住當前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機遇,建設和諧文化,大力發(fā)展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產業(yè)。“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相信在全體川博人的不懈努力和奮斗下必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來源:http://www.scmuseum.cn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355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