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調(diào)研組赴西藏那曲開展“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實”課題的調(diào)研。【調(diào)研路上】欄目陸續(xù)編發(fā)調(diào)研組途中見聞和調(diào)研成果,敬請關注。
作者馮智系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歷史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2021年6月24日,調(diào)研組來到西藏那曲市巴青縣進行實地考察。巴青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基層組織建設工作,尤其通過“先進典型”、“紅色教育”方式,傳承紅色基因,打造黨員干部教育點。其中,以“草原英雄布德故居”為元素的紅色基因教育基地,吸引了各級基層組織和黨員干部接受教育。正逢建黨100周年,我們前往“草原英雄布德故居”參觀訪問,接受紅色革命教育。
“布德故居”位于巴青縣拉西鎮(zhèn)21村,距離巴青縣城約6公里,是“草原英雄”布德生前的居住地。我們乘車途經(jīng)一條清澈小溪,小溪兩岸綠草茵茵,牛羊自在,山谷披上了綠色,一片生機勃勃。
布德同志照片扎西頓珠提供
我們一到布德故居,看見一面五星紅旗高高地插在故居房頂上,“草原英雄布德故居”石質(zhì)匾額格外醒目。我們受到布德兒子、巴青縣政協(xié)委員扎西頓珠的熱情接待和講解。布德故居是巴青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我們以十分敬仰和緬懷的心情,走進布德故居陳列室。看到所陳列著的布德生前的生活、工作用品等遺物。陳列室展廳即教育基地,共一間、為土木結(jié)構藏式建筑,展廳占地約60平米,展柜10個,陳列物品80余件。
草原英雄”布德同志在北京人民英雄紀念碑前合影扎西頓珠提供照片
我們一面聽布德后人的介紹,一面仔細瞻仰文物和各種文字材料,對于布德生平和英雄事跡有了深入了解和深刻體會。布德,1932年出生,巴青人,原為黑昌公路養(yǎng)護段工人。1959叛亂期間,他為給解放軍送信時被叛匪抓獲,布德經(jīng)受住嚴刑拷打,始終不肯招供,氣急敗壞的叛匪殘忍地挖掉了他的雙眼,把燒得滾燙的酥油灌進他的眼眶。解放軍消滅叛匪后,布德獲得解救并送往醫(yī)院治療。民主改革后,布德當選為自治區(qū)第一至六屆人大代表、區(qū)政協(xié)第七屆委員,先后擔任巴青縣拉西鄉(xiāng)鄉(xiāng)長、拉西鄉(xiāng)黨支部書記、巴青縣民兵連指導員、縣委常委、縣人大副主任。2005年9月,布德同志因病去世,享年73歲。布德的英雄事跡被廣為傳頌,也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肯定。1965年被中央軍委授予“草原英雄稱號”,1994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jié)先進個人”榮譽稱號。布德同志參加革命四十多年來,始終對黨忠誠,堅定跟黨走,他不僅是西藏解放時期的“草原英雄”,也是和平建設時期的領頭雁,他廉潔從政,勤政為民,深得群眾愛戴。他一生為維護祖國統(tǒng)一,加強民族團結(jié),反對分裂活動做出了卓越貢獻,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布德同志生前與家人合影照扎西頓珠提供
調(diào)研組每個同志都被布德的英雄事跡所深深打動,我們接受了一堂生動的黨史教育,調(diào)研組同志及那曲市及巴青縣的黨員同志一起在此展開黨旗,在“草原英雄布德故居”前合影,這是一次最難忘的黨日活動。
調(diào)研組一行在布德故居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當離開時,我們與布德的兒子和家人依依不舍。我們要以英雄布德為榜樣,堅持維護祖國統(tǒng)一,加強民族團結(jié),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努力踐行藏研中心“兩個服務”宗旨,為西藏和四省涉藏州縣長治久安和高質(zhì)量發(fā)展作出積極貢獻。(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35580號